全部资讯
字体问答
书法百科
字体推荐
宋体真的是宋朝流行的书体?
其实宋体并不来源于宋朝,我们现在使用的宋体是对仿宋体进行改进后形成的字体,是明朝工匠创造出来的,宋体并不在书法范畴里,而是一种印刷体,不同于书法的是,宋体相较来说灵动性弱一些,因为印刷体的创造是为了方便阅读和传播,但宋体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,在今天仍然是被广泛应用的字体。以下3款字体即将上线,敬请期待! 汉字之美大标宋体,笔画有粗细变化,是横细竖粗,末端有装饰部分,点、撇、捺、钩等笔画有尖端,特点是...
什么是铁笔?这样的隶书你见过吗?
铁笔,指刻印刀的别称。以其用刀代笔,故名。亦借指雕刻艺术。而汉字的发展,离不开雕刻这一过程。无论是碑帖拓印还是雕版印刷,一个个汉字以不同形式的载体被记录与传播,从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刻印。 龙书法铁笔隶书体,正式当代书法家对于汉字的新时代诠释。字体呈宽扁型,横画长而竖画短,化圆为方,化弧为直。笔画轨迹具有显著的粗细、转承变化。庄重方正、方扁古朴。
魏碑体为什么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欢?
魏碑体是北魏孝文帝所创建的一种字体,其目的是为了提倡汉化。北魏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主要时期,北魏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楷书,我们称之为“魏碑体”。在清朝康有为的大力推崇下,名声大噪,享誉书法史,但是“魏碑体”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,它的形成与发展交织着政治和历史文化的变迁。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,虞世南,褚遂良等,都是取法魏碑的。 魏碑体之所以受到众多书法家喜爱,是因为它拥有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。...
天下第一行书 | 《兰亭集序》——魏晋佯狂之韵
在书法史上,晋人尚韵,唐人尚法,宋人尚意,王羲之书法则是晋人之韵的巅峰之作。在那个风云激荡、思潮迭起的魏晋时期,精神上的极度开放包容与压抑的儒学统治开始激烈交锋,王羲之作为魏晋时期旷达肆意的名人雅士代表,追求风神潇洒、不滞于物的心灵姿貌,回归自然,在书法中追求自然、平淡、天真的逸趣,创作出一种不激不励、潇洒俊美、流丽娟秀、清朗俊逸的韵味。王羲之于公元353年与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,饮酒赋诗时创...
天下第三行书 | 《黄州寒食诗帖》 ——大宋失意之叹
在波澜壮阔的书法艺术史中,苏轼独创了北宋尚意的行书行文风格,堪称是北宋文坛的半壁江山。苏轼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画家,更是一位书法艺术大师。著名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即是书法艺术中的灿灿精品。 苏东坡《黄州寒食诗帖》绢本出图 黄州寒食诗是苏轼于被贬黄州第三年的“寒食节”所发出的人生之叹,苍凉多情,满纸惆怅孤独。通篇书法起伏跌宕,气势奔放,光彩照人。此贴将人的心境、诗的意味、书的形式和谐统一起来,...
天下第二行书 | 《祭侄文稿》 ——盛唐悲恸之书
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《祭侄文稿》名列“天下三大行书”,使其名垂千古者,不仅是其卓然不群的艺术成就,更是其充溢字间的人格力量。这不是一幅普通的书法作品,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,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,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,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,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。 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【局部图】 公元755年12月,对大唐王朝来说,如同一场噩梦。手握十五万精锐之兵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起...
中国汉字发展史 | 文字起源——刻画符号篇
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,中国正是因为朝夕相伴的汉字,才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火种。它忠实的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,那么这些神奇的文字是怎样产生的呢? 仓颉造字只是民间的传说,想要揭开文字的神秘面纱,我们还是要依据科学的考古发现。 科学研究认为,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,甲骨文出现之前,远古先民曾经走过了从结绳记事,契刻图画、符号记事到发展文明的漫长时期。汉字正是由考古研究中,发现的各种史前符号逐渐...
汉字拆解读史|“中”里面的千载江山
汉字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文字世界,它自成体系盘根交错又悠然自得,相比于真是的天下,文字建立的世界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,都更为深远广阔与恒常。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世界里,有一个字从来都恒居于心,一个顶级汉字,它一直长存于汉字世界的原点,几乎支配了整个世界的存在与运行,中。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上,多有“立中”的字眼,但看这个图案,有人说,方框代表领地,或是战鼓,这片甲骨的中字,则像极了一面随风飞舞的旗帜,旗帜...
中国汉字发展史 | 文字起源——甲骨现世篇
甲骨文的问世使中国三千年前的辉煌,真实的展现在世人眼前。那么他到底是如何发现的呢?这就要从奇怪的龙骨开始说起了。 早在清朝末年的时候,安阳殷墟小屯还是一片农田,这里的农民辛勤的耕种着这片土地。经常能从泥土中刨出一些骨片,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骨片有什么用处,于是就随手扔掉了。谁也不曾意识到,深藏在地下几千年的中国最早成熟文字——甲骨文,就这样从他们的锄头下重新问世。据《甲骨琐语》记载,一位叫李成的剃头...
中国汉字发展史——六书与象形篇
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,中国历来对汉字比较尊崇,民间也一直存在敬惜字纸的传统。正是这种传统,使得文人士大夫痴迷于汉字研究。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学问——小学。而小学的核心之一,则是解说汉字构型的六书理论。 六书一词,最早见书于《周礼》是保氏教贵族子弟学习文字的方法,遗憾的是《周礼》并没有明确教我们,六书的具体内容。根据目前所见资料,最早对六书做出解释的是西汉刘歆,班固曾在《汉书》中转述刘歆的话,“谓象...
殷商铭文——篆刻在钟鼎上的历史
青铜冶铸在商周达到鼎盛时期,当代贵族将祀典、赐命、诏书、征战等事件记录下来,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铭文。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,乐器以钟为代表,“钟鼎”是青铜器的代名词。周朝把铜也叫金,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“金文”。 沉睡的青铜器在厚土中吟唱千年,出土后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解析,帮我们揭开殷商文明的一角。在商代成熟的青铜工艺夹持下,青铜器上翻铸的金文,能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。所以,商...
甲骨刻符——汉字的先行者
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,远古先民曾经走过了从结绳记事,契刻图画、符号记事到发展文明的漫长时期。甲骨刻符是考古纪实可考的文字符号的最早的传承载体,是记录汉字发展与文明到来的一个重要信号。 随着生产的发展,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知识需要传承下去,以前的记事性的符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,于是人们讲这些记事性的符号加以简化、整理和充实,使它们成为语言的符号,这样文字便产生了。